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专家柳新华在给患者诊断。 资料图
“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人,产品做坏了,可以重做,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责任,不仅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还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近日,2021年“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柳新华名列其中。春节前夕,记者来到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见到了这位已退休7年但仍然坚持在一线的专家。
柳新华,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名誉主任、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医院首席专家、山西医科大学兼职教授,1956年出生于左权县,1977年从医学专业毕业,来到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2001年,调入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守护患者健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我国将唇腭裂纳入重大救助疾病范围。在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中,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作为学科带头人,柳新华带领全科人员完成手术8000多例,在全国330家定点医院中名列前茅,诊疗患者数量占到了全省70%左右,病源覆盖范围不仅涉及省内各县,周边省市的患者也慕名前来就诊。
柳新华不仅在医院坐诊,而且带领口腔科医务人员多次赴晋中、吕梁、临汾、长治、晋城各地的福利院探望、筛查患者,并把患者接到医院进行手术。对于每个患儿,从术前检查、手术、术后治疗等各个方面,他都竭尽全力、妥善安置。
唇腭裂手术后的患儿面临发音、讲话、沟通等多种问题,为了帮助患者进一步康复,2004年,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了我省第一家语音治疗室,柳新华与科室同事一起,逐步完善了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2014年分别荣获“微笑列车项目优秀合作医院奖”,晋中一院口腔科2015年被授予“全国唇腭裂联盟合作单位”。
强化责任担当
1994年,柳新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后的他,更是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募捐活动中,他积极捐款捐物,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治愈后,及时护送回家。医生是一个需要奉献的职业,要用最好的技术、最小的创伤,最大限度地去除病变,带给病人最佳的治疗效果。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要求医生对患者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因病施治、用情服务,柳新华带领科室工作人员更是积极践行。在口腔科办公室,一排排的荣誉证书印证了晋中一院口腔科的成绩,也反映了柳新华与同事的辛勤付出。
柳新华十分重视加强团队建设,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他带领科室医务人员把口腔科打造为全省重点科室,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为科室医生提高专业水平搭建了平台。
不断超越自我
医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靠勤奋才能精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是柳新华对医学的执着探索与追求。
柳新华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对口腔颌面部创伤、肿瘤、唇腭裂、颞下颌关节病及种植的疑难病例进行诊治。在重视医学技术的同时,他注意总结临床经验,开展学术交流及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国家级10篇;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4项;先后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30多项。
近10年来,他带领口腔科开展的新技术如口腔导航技术、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等,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医学发展很快,不学习就要落后。作为一名“过来人”,柳新华经常和青年医生讲,想要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通往医学顶峰的路永远没有止境。
从1977年参加工作至今, 从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到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柳新华从一名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逐步成长起来。驱使他持续前行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担当和责任。(张春玲)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