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正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凝聚时代奋进力量】桐叶里的山西 ——风云晋国的灿烂文化和变革精神

时间:2023-03-23 10:31:08    来源:山西日报    

主讲人:张恒

被誉为“晋国之瑞”的西周晋侯鸟尊。

晋侯稣钟(上海博物馆藏)。

位于太原晋阳古城遗址附近的晋国赵卿墓。

《晋文公复国图》长卷(局部)。

《晋文公复国图》长卷(局部)。

辉煌故国,青史雄峙六百年;煊赫余踪,浩歌飞漾三千载。在山西历史的漫漫长河里,春秋时期的晋国是一道非常耀眼的浪波,留下了诸多惊心动魄的篇章以及变革图强的精彩史话,还有无数灿烂辉煌的文物珍奇。

【主讲人:张恒】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山西省政协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主要著作有讲述历代诗人咏颂山西及其相关轶事的书籍《弦歌三晋》《雅颂山西》和介绍晋国六百年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风云晋国》等,对晋国文化有深入系统的研究,2010年被列入山西省在线学习教育讲师,讲授“风云晋国”专题,并在线下开展过多次专题讲座。

壹 变革精神的肇基始祖与早期的文化绚丽

晋国历史,是从著名的“桐叶封弟”开始的。西周初,周武王为了巩固大统、辖制四方,就将同姓亲族与功臣等封到各地建立侯国,即“分封诸侯”。其数量《左传》中为55个、《荀子》中为71个,《吕氏春秋》中更有“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的说法。

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其弟周公摄政,未久发生反周叛乱,“唐”地因参与而被周公平叛“诛灭”,成王就将其重新封给同母胞弟叔虞,叔虞死后其子将“唐”改称为“晋”。

《史记》记载,叔虞受封的“唐”地“在河、汾之东,方百里”,远不如周公受封的鲁国、重臣姜子牙的齐国等国,只算个三等侯国。然而,就这么一个小国却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冠绝当时的顶级强国。《左传》中,有齐桓公“始霸”、晋文公“一战而霸”、秦穆公“霸西戎”“文、襄之霸”四处记载,“襄”即文公之子晋襄公,四位中晋国就占了两“霸”。“霸”实义为“伯”,即“诸侯之长”,“会盟”时“执牛耳”歃血的盟主。

那么,一片桐叶起步的晋国崛起因由何在?最基本者,就是审时度势,勇于变革,优化社会机制,提升施政动能,推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这些举措大约叔虞时代就起步了。

有史料载,叔虞受封约在成王10年,且“有令德”又勇武“善射”,曾亲手射杀犀牛制成一套大铠甲。甚至还“膺受大命,左右武王”,辅助其父“殽畏百蛮,广辟四方”,是位杰出青年。受封时,成王又因“唐”地曾是夏朝故墟,并有少数民族杂居,还为之提出“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纲领,即可以沿用夏朝模式、戎人规制灵活执政。

叔虞就封后,迅速调整政策,全力务实安民,很快将这片刚经战火蹂躏的土地治理得焕然一新。不久“天降祉福”,长出“异亩同颖”即“二苗共秀”或是“一禾两穗”的“嘉禾”,很可能就是硕大饱满的谷穗,也显然反映着当地五谷丰登的景象,体现着叔虞开拓奋进取得的新兴成果。

可以说,叔虞就是一位具有变革精神的国君,晋国变革图强的开先河者。叔虞逝世后200多年,虽然史迹不详,但1992年“晋侯墓地”的惊人发现却提供了有力实证,足可证明这一阶段就是晋国走向强盛的奠基期。

墓地位于翼城、曲沃两县接界地区,共有可能包括叔虞在内以及后继多位国君与夫人的8组17座墓葬,出土文物种类浩繁,数以万计,完整青铜器即达280余件,件件溢彩流光、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代表性的“晋侯稣钟”,355字铭文均非铸就而是嗣后凿刻,为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凿刻青铜器,充分说明晋国已有了可以加工青铜的铁器,至少是以天然陨铁打造的刃具,制造技艺显然走在时代前列。而这段铭文,又恰恰连成一篇史书从无记载的往事,即晋侯带兵随同周天子前往今山东某地讨伐“夙夷”大胜、得到周天子厚赏的征战实录,可见晋国也具有了相当的军事实力。所以,“晋侯稣钟”成为标志晋国早期文明的经典文物,“晋侯墓地”的一切也成为晋国变革初时成就的绝佳佐证。

贰 变革图强的鼎盛勋绩与其间的文化亮点

晋国历史上变革记录不少,但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当首推晋文公。

晋文公登基不易,但坎坷的岁月磨炼使其具备了灵动的思维、可贵的胆识以及操控大局、不断进取的卓越能力。其变革内容史书《国语》中有着明确记载: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

其要点可归纳如下:一、改良用人体制,论功举职,考核优劣,以能授官。二、改良行政体制,设立常官,上下服位,明定章程职份。三、改良赋徭体制,节省国用,减轻负担,不准伤害农时。四、改良商贸体制,畅通关口,降低关税,发展国内国际通商。五、规范卿族授官原则,平衡高层利益。六、规范阶层分配原则,各务其事,各获其用,给予机会也限制僭越。在教育教化、帮扶救助、提倡美风美俗方面也作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其中“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晋国尤其走在前列;“工商食官”即官方给予工商业者一定钱物,扶植生产,保障生活,更是独具效果。

文公变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语》中言“政平民阜,财用不匮”,政局平稳,百姓富裕,国家财政不缺,为晋国的腾飞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齐国桓公已死,势力顿减;秦国地处西疆,条件不利。雄踞长江中游南北两岸的楚国,就成为晋国霸业最直接的对手。

公元前633年楚国围攻宋国,宋国求援晋国,文公与群臣议定救援。于是,先按“周礼”规矩举行“大搜”之礼,将原上、下两军扩为中、上、下三军,随即强势出动,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一带的城濮击败楚军,楚军主帅子玉率残部逃遁,后谢罪自杀。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第一场大战,文公据此“一战而霸”,被周天子命为号令诸侯的盟主,此后文公又几次主持“会盟”诸侯,完全确立了霸业的牢固地位。文公逝世后不久,其子晋襄公又在“崤之战”中击败秦国。两战两胜,使晋国的霸业更加巩固。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晋国变革图强的鼎盛期、辉煌期。

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子犯和钟”,铭文132字记载了晋文公的重臣子犯也即狐偃“佑晋公左右,来复其邦”,与“晋公率西之六师搏伐楚荆,孔休大功,楚荆丧厥师”,又“佑晋公左右,燮诸侯,俾朝王”,“王赐子犯辂车、四马”,诸侯又赠送了铜,故“用为和钟九堵”“乃和且鸣”,反映了文公复国、城濮战胜、践土会盟等事件。

2019年,我省从国外收缴回一件“晋公盘”,是晋文公嫁女时的陪嫁“彝盘”,铭文183字记载了先祖叔虞辅助武王的功绩,还有文公之父献公“强武鲁宿”,“赫赫才上”,表达了自己“帅型先王,秉德秩秩,协燮万邦,哀哀莫不日卑”的愿望与对其女的嘱咐。

两件文物,堪称晋国变革图强鼎盛勋绩的最真近实证,也成为代表当时晋国灿烂文化的最可贵的文物亮点。

叁 变革复兴的宏伟霸业与延续的文化拓进

文公、襄公之后40多年,晋国国势有进有退,但整体国力出现曲线下滑之势,霸业面临挑战。就在此时的公元前573年,一位少年国君晋悼公登场了。

悼公是晋文公玄孙,天资聪颖,慧识不凡,在周王都洛邑受业于周朝贵族名流单襄公的教诲,对晋国状况心知肚明,对复兴晋国也早有预想。

悼公登基当时,首先“命百官”整顿朝纲,继而“定百事”颁布变革政令。《左传》记载是:施舍,己责,逮鳏寡,振废滞,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节器用,时用民,欲无犯时。

这些,如施财免债,扶贫济寡,擢升贤士,救助灾祸,打击奸恶,减轻赋税,俭约祭器,合理征用差役,不得侵犯农时,基本上是继承恢复文公方针。

后来,悼公为进一步“息民”,又提出一些休养生息举措,《左传》记载:输积聚以贷。自公以下,苟有积者,尽出之。国无滞积,亦无困人。公无禁利,亦无贪民。祈以币更,宾以特牲,器用不作,车服从给。

主要意思为以下三点:一、从国君做起,都得将所有积累拿出,提供百姓借贷经营,活跃市场。二、规范市场秩序,可以合理获利,必须公平买卖,惩治贪婪与巧取豪夺。三、祭祀只准用财币不准杀三牲,接待宾客也只能杀一牲,不准随意添置器皿,车辆服饰只准够用。

悼公变革的一个重要亮点,即对商业经济的制度保障与鼎力推进。因而,产生了我国最早有名有姓的商业策划大师,即《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计然。

计然是晋国“亡公子”之后,“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常遨游四方,在越国授上大夫范蠡“七计”,范蠡“卑身事之”,仅用“五计”就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范蠡退出官场,用计然所授之策经商大富,但其“三聚三散”将所赚钱财济贫,传为历史佳话。也成为山西晋商崛起的精神源头,并为后世晋商大贾树立了“富好行其德”的良好楷模。

悼公时期,还成就过一桩对于后世颇多启悟的著名行动,就是“和戎”。

公元前569年,居于今山西、河北北部的戎人“无终”国,有感于悼公声誉和晋国强势,特派使臣敬献“虎豹之皮”,代表“诸戎”求和。悼公本想拒绝,但重臣魏绛谏阻,进言“和戎”有“五利”,如可以安定边疆、移民垦殖,可以用德绥敌、少动甲兵,可以威怀诸侯、远至近安等。悼公欣然采纳,即令魏绛对“诸戎”分别结盟,予以招抚。

“和戎”为我国多民族和衷共济、融洽相处树立了良好榜样,成为影响与昭告后世执政贤达的一段意义深远的历史佳话。

通过如此作为,晋国财富增加,各个阶层更趋和谐。如《左传》记载:凡六官之长,皆民誉也。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逾德,师不陵正,旅不逼师,民无谤言。

就是官员均获民众好评,被荐者称职,在位者规矩,享爵者有德,军队各级下无犯上,服从指挥,百姓均无怨气。

有了这般基础,悼公又竭力慑威齐国、笼络吴国,全力对付宿敌楚国,用了“三驾疲楚”的高招,分兵三部轮流挑战,诱其倾巢出动,疲于奔命,白白耗费大量军力物力,最终楚国“不能与争”,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盛赞悼公“才大段高”,“有操有纵”,晋国“恰如久雨积阴”,“及悼公归来”“忽遇天晴”,“赫然为之一新”。就这样,悼公“八年之中,九合诸侯”,登上时代舞台的峰巅,成为无可争议的诸侯“盟主”,史称“悼公复霸”。这一时期,就可以说是晋国变革图强的复兴期。

肆 变革推进的分国振兴与晚期的文化斑斓

悼公逝世后80多年,晋国又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趋势是,晋国卿大夫家族日益做大,又经几番淘汰最后剩下了赵、韩、魏、智、范、中行氏“六卿”,如《史记·晋世家》言“六卿强,公室卑”,国君反沦为被架空的傀儡。

正是这一阶段,晋国晚期的政治明星赵氏首领赵鞅崭露头角,死后谥号“简”,史书多以赵简子称之。

春秋时期,权威统治纲领是周公所制“周礼”。但此后社会不断变化,新兴势力滋生,就需要更符合时代进步的法令条例,但因保守势力根深蒂固,故纵然有所制定也不敢公布。但年轻的赵简子初出茅庐,就在公元前513年有意避开国都,用所征“一鼓”480斤铁,将晋国藏于秘府的“范宣子刑书”铸在大鼎上公诸于世。

“铸刑鼎”是对固有制度模式的反叛与冲击,对更广泛阶层的示好,也是赵简子敢于变革的一种宣告,被称作是我国从“礼治”步入“法治”的标志性里程碑。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大量竹简,有一段孙武回答吴王询问的记载。意思是:晋国“六卿”都在力图变革,但地亩的规定面积只有赵氏最大,且免征或者少征税赋,这样赵氏公家穷、养官少,却民富国固。其他几家不如赵氏,反而征收一半税赋,公家富了,养官多了,生活就会奢侈。所以,将来晋国一定归于赵氏。孙武与赵简子的生存年代几乎重叠,所论就恐非妄断,赵氏变革的核心擘画与引领者无疑即赵简子。

赵简子引领着时代潮流,也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网罗到不少敢想敢干的出色家臣,成为其嗣后一系列变革改制的重要支柱,也为赵氏跨越风险、最终建国作出巨大贡献。先是经过一番竞争与恶战,范、中行氏被灭。又在几乎自己被灭的晋阳决战中绝处逢生、转危为安,继而与韩、魏瓜分晋国,建立赵、韩、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此后三国迁都中原发展,纷纷开启了振兴新国的改制变革。具体章法有异,基本动能却仍旧承传着600多年晋国求胜决胜的原初精神。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晋国变革图强的延伸期、拓展期。

如果归纳晋国变革图强的整体经验,可以表述如下:审时度势,灵活变通;定官建制,任功荐能;刑罚公开,律令分明;制约贵胄,紧缩国用;减税助贷,活跃百工;推进商贸,确保公平;规范收取,薄赋宽农;明德施教,扶困济贫。

有幸的是,正如“晋侯墓地”为晋国早期的璀璨提供了精彩实物一样,而一座春秋大墓的发现,则以其耀眼的遗留展示了晋国晚岁的斑斓。

大墓位于太原晋阳古城遗址附近,从未遭遇盗窃,随葬物品3400多件,仅青铜器就有1400多件,还有玉器、金器、石器、陶器、骨角器等,斑驳陆离,精湛绝伦,蔚为大观,为晋国文化有头有尾的辉煌,留下了绝佳的文物佐证。

“桐叶封弟”开启的历史遥遥远去,桐叶里的山西却仍在阔步前行。晋国的变革精神和灿烂文化,赋予今天的我们深刻的昭示和无穷的激励。可爱的家乡,伟大的祖国,博大丰厚的人文积淀就是我们永远的思想支柱、生命滋养,我们心中永无衰朽的图腾、神圣而崇高的中华魂。

本版文字整理:闫书敏 于乐

主讲人照片拍摄:史晓波 其余均为资料图

本版责编:李江

版式:刘铁军

编辑:畅言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