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要求,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10%—11%,仅次于语文和数学。
事实上,早在2011年版课标里,体育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总课时中的比例就已经达到10%—11%,高于外语,排名第三。但在实践中,体育课不仅屡被主课挤占,其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季浏曾尖锐指出:“我们好多体育课是不出汗的,大多数学生学了12年甚至14年的体育课,一项运动都不会。”很多孩子对体育提不起兴趣,也未养成锻炼习惯,参与运动更多是为了应付体育测试的功利需求。
中办、国办此前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培养终身运动者,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新课标正是以此为发力点,提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期待学校体育能真正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将终身运动意识和健康生活理念植入青少年心中,内化为长期自觉行为。
邬帅莉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