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敲击键盘的响声此起彼伏,六七个年轻人正忙碌着整理各类信息、梳理资料,紧张而高效……4月30日,“五一”假期的第一天,运城市盐湖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按时上班。
“您最近有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您都和谁接触过?”“您再确认一下自己的行程轨迹……”疾控中心副主任王东旭一边手拿电话详细询问,一边认真地做着记录。盐湖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共有50名工作人员,被分为10个流调队,主要负责疫情流调溯源、人员转运隔离、政策解读和信息咨询。由于近期疫情形势多变,下发数据线索较多,他们平均每人每天都要接打200多个电话。
“盐湖区作为运城市的主城区,人员流动性大、聚集程度高。每次流调的复杂程度不亚于侦破案件。”挂掉电话,王东旭埋头梳理着流调信息,由于长时间睡眠不足,他下意识地通过按压太阳穴缓解疲劳。
白天工作组要不断地接收系统推送的重点人员、转运隔离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给返回运城的群众解读防控政策,很多具体的流调工作只能在夜里开展。深夜致电、陌生号码、询问的问题会涉及个人隐私……这些都给流调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反复研讨沟通技巧,并将最高效的方法总结成教程,普及给流调队伍中的每一个人。”王东旭说。
工作队员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耐心反复开导,拨打一通又一通电话,从根源挖出潜在的风险。
为提升应急反应速度,高效、准确地完成流调,王东旭和同事们经常24小时吃住在单位,夜以继日地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
打电话、出现场、写流调报告、画出行动轨迹、厘清关系网……看似只有短短几行字,实际上每个时间、每个人、每个地点的背后都是流调人员辛劳的付出。“流调工作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围堵,流调人员就是疫情防控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我们漏一个人就会让疫情防控工作功亏一篑,我们早一分钟,病毒就会少一分继续传播的可能。”王东旭表示。
记者周明飞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