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治 > 正文

“五治”并进筑根基 “五力”合举创平安

时间:2022-04-28 11:06:11    来源:山西法制报    

“五治”并进筑根基 “五力”合举创平安

山阴县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面对新的形势要求,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尤为重要。要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才能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山阴县委政法委书记田心世多次在会上指出,加强以乡镇、村(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建设,是基础性全局性重要工作。基层工作实不实、基层基础牢不牢、基层大局稳不稳,直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今年以来,山阴县委政法委精准施策发力,研究制定《山阴县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科网格”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实施方案》,统筹推动“五治”并进,“五力”合举,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平安建设与基层党建互促互进。

政治引领,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为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政法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12个乡(镇)、197个村、10个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本级综治中心主任,构建起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据了解,该县积极创新实践,探索出“党建+社会治理”工作新模式。薛圐圙乡“党建+治理”模式,被授牌命名平安山西建设示范乡镇;玉井镇东庄村“红色治理”,被授牌命名平安山西建设示范村。同时,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到玉井镇东庄358旅旅部遗址、王老沟村战斗遗址等教育基地汲取红色养分,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汇聚强大能量。

法治保障,强化基层治理定力

山阴县坚持法润乡风,以实现法治乡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广泛设立乡村“法律大讲堂”,为民普法做宣传。

该县建成北周庄镇法治文化广场、河曲堡村法治长廊等示范点,充分发挥现有阵地的集群效应。创作文艺精品,组织老年大学学员自编自演法治节目,定期“送法下乡”。目前,已演出20余场次。

为优化乡村治安环境,该县持续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30余家社会公共服务应急联动单位协调处置非警务事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该县重点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引导群众参与法治实践,并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220个。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德治教化,提升基层治理内力

山阴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助推乡风文明。该县将环境卫生、制止高价彩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开展“传承孝道好家风”等系列活动,评选表彰“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

去年以来,该县还新编排了三句半《远离毒品、珍惜生命》,鼓书《远离毒品别沾染》,音乐快板《精准扶贫、政法护航》等节目进行汇演,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结合县情,贴近生活,深受群众喜爱。

自治为主,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山阴县鼓励基层创新组织形式,大力推广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制定务实管用、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积极探索自治组织形式,形成以群众自治为主体的特色工作模式。

该县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对社会组织进行机构、项目、能力孵化;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风险评估、矛盾调解等平安建设工作;依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引领同类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目前,各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信息收集等志愿活动233场次。

“智治”支撑,增添基层治理动力

山阴县充分运用互联网,发挥“智治”支撑作用,以智能化手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县划分282个网格,特别是把林田路井、矿产资源等风险隐患点纳入网格管理事项,实现基层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通过平台排查,今年以来,该县有效处理各类隐患9000多起。

山阴县在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的同时,由政府为全县居民以户缴纳综治保险,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保险”兜底的防控模式,将“事先防范”与“事后补偿”相结合,减轻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群众造成的影响,目前已理赔100余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记者兰锋 通讯员刘跃玲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