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个运动场所“蔓延”至学校所有空地,从18个固定项目增加至52个自选项目……大同大学按照教会、勤练、常赛的思路,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持久性不断提升,“以体育人”收到良好效果。
大同大学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课程综合化较强的优势,探索“四年一贯制”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教育体现到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中,鼓励每个学生掌握1—2门适合终身运动的体育项目,让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体育第二课堂旨在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实现“以体载德、以体育美、以体促劳、以体筑智”的育人观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体育第二课堂活动于3月26日启动,刚开始参与学生不多,原因主要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学生不好意思当众练、固有生活习惯不容易打破等。”体育学院院长赵岷说,为此,学校打破常态思维,全力打通5个“堵点”: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打通。第一课堂的“固定套路”可以在第二课堂完成,第二课堂自选的各类体育项目,可作为第一课堂成绩的评分参考;把线上线下打通。实习生担任在校生的运动项目教练,方便学生沟通,若训练时碰到难题,可通过线上视频让任课教师指导解决;把“规定”“自选”打通。公共体育课从原有的18个固定项目扩展到52个自选项目,所有项目成绩均可计入第二课堂成绩;把不同年级打通。大一、大二有专项体育课,第二课堂成绩可以作为加分成绩计入相应体育课成绩当中。大三、大四未开设专项体育课,如学生坚持锻炼、出勤率高,经认证后可将该项成绩作为第二课堂成绩记录在其学业成绩中;把体院与普系打通。在某项目上受过专门训练的普系学生,可被聘为第二课堂教练担任项目指导。
如今,改变手机依赖、提高项目技能、养成锻炼习惯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同大学学生的共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理念深入人心,体育运动、竞赛风气充盈校园每个角落。(记者周慧芳)
上一篇:山西大学抗疫纪实
下一篇: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