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花开向阳,温暖而生,真心说声谢谢您!

时间:2022-03-31 14:15:04    来源:山西晚报    

山西晚报讯(记者 薛琳)为器官和遗体捐献者的家人、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一个瞻仰、缅怀、追思的公祭场所;让社会铭记捐献者无私的大爱善举,共同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3月30日,在太原市龙山墓园,一座以“大爱无疆”为主题的山西省红十字人体器官(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正式揭幕。伴随着社会各界70余名志愿者代表不同形式的深切缅怀、追思,山西省红十字人体器官(遗体)纪念园正式开园。

“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也没有生命的延续。花开向阳,温暖而生。能温暖世间万物的,永远是心底的那一抹善良。”3月30日上午10时,伴随着主持人深情的开场,纪念园落成暨2022年捐献缅怀纪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志愿者们在纪念碑前,深深鞠躬、默哀致敬,向所有人体器官(遗体)捐献者表达深切哀思,对捐献者及其家属致以崇高敬意。

活动现场,捐献者家属代表邵玉婷深情讲述了父亲邵燕青的捐献故事。“当一个人变成了一沓文件、一叠照片、一个冰冷的视频,我才终于相信他回不来了。”说到动情处,邵玉婷低沉而哽咽的声音让现场每一个人都陷入了哀伤,有人开始啜泣,有人抹起了眼泪。发言结束,器官移植受者代表李女士为她献上一捧鲜花,两个人相拥而泣。随后,李女士也哽咽着回忆了自己作为一名尿毒症患者有幸被一名素未谋面的好心人救助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激,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

山西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白冰介绍,自2012年我省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省卫健委、省红十字会和OPO多方联合,秉持“密切配合、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我省公民逝世后自愿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山西模式”。省级OPO成立以来,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推动我省人体器官捐献人道救助标准统一化、规范化,实现救助66个家庭,救助金达571.3万元。我省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取得了大踏步发展,捐献与移植数量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1.62万名志愿者报名登记捐献人体器官和遗体,成功实施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558例,获取大器官1629个,使1587名器官衰竭患者获得新生;实现角膜捐献96例,捐献角膜189枚,使85名患者重见光明;实现遗体捐献262例。

“盲人将重见光明,心脏将再次跳舞,那是您架起的生命之桥,那是您筑就的生命之路……”红十字人体器官协调员代表深情朗诵诗歌《生命的礼物》,以此来寄托生者对器官(遗体)捐献者们无限的敬意和无尽的哀思。活动最后,会场放飞象征着“器官捐献·生命大爱”的气球,放飞希望、传播爱心,向器官(遗体)捐献者捎去崇高敬意和深情思念。现场全体人员依次向器官(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敬献鲜花致以最深的敬意。

相关   如何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微信登记: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点击“志愿登记”进行登记。

网站登记:

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www.codac.org. cn)进行登记。

山西省红十字会咨询电话:0351-3580815。

人物故事1

生命定格在43岁 他为3个人带去生的希望

在大三学生邵玉婷眼里,那个永远停留在43岁的男人,不仅是自己的父亲,还是她的榜样、人生标杆。生前,他是高平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还是党员、高平好人;在生命的最后,他又成功捐献了一枚肝脏和两枚肾脏,为3名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从2022年2月14日起,我一直不敢相信,那个永远跟在我身后的男人离开我了,也不敢相信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男人做了这样的一件‘大事’。”当天缅怀活动现场,邵玉婷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器官捐献”这个词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总是听爸爸在家里提起,“他会说:‘婷婷,以后爸爸走的时候,我想把自己有用的器官捐献了。做了这么多年的红十字志愿者,也知道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是红十字会的一项业务,看到那么多普通的人去世的时候捐献了自己的器官或者是遗体,让患者得到新生,爸爸发自内心地敬佩他们。’说这话时,他的眼里闪着光。我总是回答:‘现在说这太早了吧,等你老了再说吧。’后来命运告诉我,其实这并不早,甚至有些后悔,当他一遍又一遍地说起器官捐献的时候,我也没有给过他肯定回应。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崇拜地对他说,‘老爸,我真为你骄傲!’”

“在解剖实验室,我看见过很多遗体捐献者静静地躺在那里,他们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大体老师’,默默地为医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余热。我的爸爸,他捐献的器官挽救了三个人,也算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一点痕迹,虽然他的心跳停止了,但是他让三名陌生人的心跳继续跳动下去。我想,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可能是因为学医的缘故,对于父亲邵燕青的去世,邵玉婷虽然伤心、难过,但更多的是敬佩。她说,父亲从发病到去世,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句话,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坚守在疫情卡口。“但是他却用生命给了这个世界最美的礼物,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会记住他。”

“当一个人变成了一沓文件、一叠照片、一个冰冷的视频,我才终于相信他回不来了。不过每次在伤心之余,想到世界上有人是因为爸爸才活下来的,我就豁然了许多。这个一辈子勤勤恳恳的农村男人,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体器官捐献者,完成了他作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的最后使命。”父亲最终是圆满的,这让邵玉婷很是欣慰,但父亲的离开于她而言,还是有一些遗憾,她告诫身边人:“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尽力去爱你身边的人,将你的爱意讲给他听,把你的微笑和拥抱全部都给他。”

人物故事2

幸遇好心人捐献器官 身患尿毒症的她重获新生

2018年6月,是李女士噩梦的开始。正在工作的她突然晕倒,紧急送医院后被确诊为肾衰竭五期,就是大家所说的尿毒症。随后,李女士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透析。2019年中秋小长假,别人家都是欢天喜地庆祝团圆,李女士及家人却因为她的病情陷入阴霾。

就当绝望时,她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我清晰地记得,那是那个假期的最后一天。当时那个兴奋啊,全然忘记了可能面临的金钱上的压力,也深切体会到了健康的可贵。”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女士至今记忆犹新,又略显伤感,“那是长舒一口气的释放,是长久等待的莫名焦虑,是希望的象征。只是,这份馈赠礼物来得有些伤感,预示着另一个生命的停滞,另一个家庭的丧失。”

“您在天堂一切都好吧?很抱歉这么晚才来看您。”“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但在我的心中早已认定您就是我的亲人。”“我敬佩、感恩您和您的家人不求回报的慷慨,成全陌生人的完整生命。在那一刻,您已经成为我生命当中永久的英雄。”站在纪念碑前,李女士抑制不住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情,“那晚手术结束就零点40分了,回到ICU没一个小时,我就开始大出血,监护仪数据几次濒临极限,我好像当时也没有多恐惧,把手放在刀口的位置,心里跟您絮叨:您愿意跟我一起努力跨过去吗?凌晨5点,我被安排了回炉,再次进入手术室,重新打开刀口,才处理好了大出血。那天晚上,我低烧不下,医生检查发现,是急性排异了。我说:您这是不喜欢我吗?不是已经陪我扛过了大出血吗?再试试好吗?让我们一起努力,相信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让李女士欣慰的是,在随后的一年里,“他们”相处非常融洽。每一次复查完,看到化验报告单呈现的越来越美丽的数据,她都会默默地向那个给自己带来重生的人说声“谢谢”。“每当夜深人静我都会摸着我的新伙伴,对她说:我们一起好好活着,努力去创造奇迹,要不负所望、不离不弃、相伴到老。”李女士表示,唯有自己健康地活着,才是对好心人最好的回报、最大的安慰。也正是因为这场特殊的经历,让她更加珍惜自己、珍惜家人。“这是一份爱的传递,我知道今天我活着同样有一份特殊的使命,有机会去爱更多有需要的人,才不辜负这些捐献者!”

山西晚报记者 薛琳

1.活动所有参与人员依次向器官(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敬献鲜花,向捐献者致以最深的敬意。

2.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与器官移植受者代表深情拥抱。

3.全体人员深深鞠躬、默哀致敬,向所有人体器官(遗体)捐献者表达深切哀思,对捐献者及其家属致以崇高敬意。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摄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