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次又一次挑战,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这是忻州政法系统多年来的工作真实写照。忻州市政法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不动摇,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忠诚担当、冲锋在前、尽锐出战,为维护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忻州市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并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放眼新时代,扬帆正当时。忻州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发扬顽强作风、增强斗争精神,坚决维护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奋力开创政法事业新局面。
严打违法犯罪
筑牢社会大局稳定“铜墙铁壁”
群众看政法,首先看平安。平安是群众的第一需求,是政法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忻州市加大突出违法犯罪、新型犯罪打击力度,深化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严格落实重点群体、重点人员动态管控措施,提高矛盾问题隐患化解工作实效,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忻州。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坚持以落实“十大工作任务”为抓手,全力攻坚专项斗争期间存量案件,重点开展四大行业领域整治,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取得新突破。持续开展线索攻坚,认真执行扫黑办和公安机关线索“双平台”集中管理制度,全力攻坚专项斗争期间存量案件,强力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经济基础,依法解除查控财产2.10亿元,处置到位1.68亿元。推动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四大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带动十大行业领域整治持续深入开展。
推进“三大领域”打击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社会治安、经济民生、农业农村三大领域突出违法犯罪,严打严整“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15类违法犯罪和突出问题。市委平安办和15家市直牵头单位,制定专项行动“七项制度”,建立联络员制度,季度例会制度,分析研究形势,协调政策措施,研究解决问题。
去年一年,破获“三大领域”刑事案件157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86人,制发“风险提示函”13个,制发“检察建议书”18个,制发“司法建议书”7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健全禁种铲毒工作机制,实现毒品源植物“零种植、零产量”。加强对入室盗窃、涉车盗窃、扒窃等关系民生的小案侦破力度,盗窃案件破案率上升7.04%,抢劫抢夺案件破案率100%。加强刑满释放、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管控,民爆危化、寄递物流等重点行业安全管理,挤压违法犯罪和乱点乱象滋生空间。
推动重心下移
蹚出市域社会治理“忻州路径”
近年来,忻州市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扎实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工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按照项目化牵引、目标化管理的思路,围绕防范化解市域内重大风险,解决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突出问题,出台《忻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1年行动计划》和《忻州市市域社会治理补短板攻坚方案》。建立试点先行和领导包联机制,确定“六县一区”为市级试点,聚焦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坚持“一县一品”因地制宜,推动市、县、乡、村层层打造特色亮点,努力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忻州路径。涌现出随手拍网络问政、五台山综合治理、社区基层党建、法治保障城市建设等一系列治理亮点。
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网格长+网格员+网格辅助员+党员”的模式,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推动基层党建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2021年,全市上报各类事件133802件,处置131446件,处置率98.24%。
加强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加强一站式调解中心建设,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社会调解组织全建立。加强诉调、检调、警调、政调、访调对接,充分发挥三级调解中心及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实施控新治旧“十项行动”,构建“一站式”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双机制,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健全,突出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和信访问题“控新治旧”两手抓、两手硬,全力攻坚化解重复信访积案,取得了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五个无”的好成绩。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法治忻州建设“金字招牌”
忻州市始终坚持“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的理念,自觉对标全市“十四五”目标任务,紧紧围绕“336”战略布局,找准服务保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护航保障作用,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打造良好法治环境。
高标准推进法治忻州建设。扎实推进法治忻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清单,明确书记、市长各15项工作任务,将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两法衔接”和“案件移送”等,纳入年度市县两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深入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高质量编制《忻州市“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忻州市“十四五”法治乡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紫檀公园规划建设为忻州市的宪法教育、民法典宣传、廉政警示教育和公民普法教育基地。深入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申报法治政府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定襄、河曲荣获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示范县(市、区)称号,忻州市被省委确定为开展法治山西、法治政府、法治国家一体化建设试点市。
深化法治服务保障。全市政法机关坚持以高质量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法治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政法各单位班子成员组成工作专班,深入企业开展包联服务。审判机关积极构建“立审执”府院联动工作大格局,依法审理了忻州市钨丝厂、忻州市酒厂等公司破产清算案,成立了忻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研发了我省首个“破产案件智慧辅助系统”,出台了《关于推进破产案件繁简分流的实施意见(试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三项优化营商环境指标位居全省之首。检察机关探索开展企业合规管理,成功办理全省首例企业合规管理案例,全力做好服务企业“后半篇文章”。助力打造忻州绿水青山,成立首家省级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和忻州首个旅游巡回法庭,探索建立“晋陕蒙”三地之间的跨区域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检察机关成立知识产权办公室,实现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三检合一”,营造良好的投资与技术创新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以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法治途径解决突出问题,中央依法治国办对忻州应用法治手段破解城市建设征迁难题做法向全国推介。
深化执法司法改革。持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发挥审判对侦查起诉的制约引导作用,深化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家事审判方式改革。深化执行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事务分段集约、繁简分流、团队办案机制,加大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深化公证体制改革,组建1个新设立事业单位登记制公证机构,实施114项公证“最多跑一次”,优化办证流程,推进“互联网+公证”。深入开展“判实未执”专项活动,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清理任务台账,清理纠正涉案人员102人,做到应收尽收。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市14个县级、163个乡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都已全部建成,人口密集地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已建成,将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人民法院开通涉军维权、律师、农民工、老弱病残绿色通道,推进诉讼服务事项网上申请、网上办理,快速审查,逐步实现让群众立案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八五普法”,持续全面落实公共法律服务免费咨询,推动法治教育被普遍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培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以案释法,组织开展行政机关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规划建设了忻州市第一座集宪法教育、民法典宣传、廉政警示教育和公民学法的普法教育基地,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赵丽
上一篇:民主法治建设 凝聚力量提供保障
下一篇:借坠机事故宣传晋中一房产公司被立案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