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一种生产力,还影响着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因而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上升到讲政治、惠民生的高度来认识。
纪委监委作为政治机关,如何在围绕中心中找准定位,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价值,以监督保障落实的实际成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当好护航员,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监督保障作用,把涵养政治生态与优化营商环境一体贯通、一体落实。一是找准定位,全程监督。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坚持服务延伸到哪里、问题出现在哪里,监督就到哪里。对被预警的项目开展跟踪问效,弄清症结所在,分清主客观因素,对项目建设中推进不力、责任意识不强、服务效能不佳的单位负责人进行提醒约谈;对手续办理不及时、推进不力问题发函督办,力助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二是抓住关键,精准监督。精准监督是要盯住关键人、关键点,牢牢牵住“牛鼻子”,起到事半功倍的监督效果。芮城县纪委监委在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损害营商环境24种行为,围绕机关作风纪律建设、优化政务服务中履职尽责、惠企政策落实等情况开展调研,对全县承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9个单位进行了全面督导,凝聚部门合力,推动全县营商环境再优化。
当好服务员,搭建政企沟通桥梁,解难点、疏堵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开启“直通车”排忧解难。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入企走访,针对企业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以真诚的服务取信于市场主体。二是举办“问政栏”跟踪问效。举办以“抓优化、促发展、严问效”为主题的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电视问政栏目,让部门负责人直面解答问题,有效推动了被“搁浅”的项目在短时间内有了新进展,在县委、县政府蹚出转型新路的征途中彰显监督力量。
当好守门员,以扶正祛邪的严明纪律推动构建亲清分明的政商关系。一是畅通渠道,建立“举报台”。贯通“纪检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通过微信平台、报纸、电视台面向社会发布线索征集公告,并设立举报信箱;做好与公检法及新闻媒体等部门问题线索双向移送工作,深挖细查损害营商环境行为问题线索;发动行风政风评议员,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行政审批、监管执法、服务市场主体中的权力寻租、利益输送、擅自收费、越权收费、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全年共发现移交问题线索13件,查实10件,共处理26人。组织9个案发单位及时开展警示教育和反思剖析,督促单位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勇于自我革新,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治标治本,彰显打击治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越往后执纪问责越严的决心。二是严立规矩,划清“边界线”。从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等途径发现的问题看,大部分干部在与企业交往中,由于对“亲”和“清”的界限拿捏不准,存在怕踩红线不敢为,在工作中缩手缩脚,对企业家正常的约见交流、咨询政策、办理事务等虚于应付、借故躲避,更不要说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创新了;少数干部则在与企业家的交往中表现为“亲”而“清”,逢年过节接受企业的礼品礼金,公务接待中不吃公款吃企业,甚至以权谋高息,向企业老板高利息提供借款等逾越红线,严重损害了营商环境。针对以上问题,芮城县纪委监委从制度层面设定政商交往的“安全尺度”,出台了《芮城县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导则》(试行),并把发生在身边的政商交往中的一些感人故事编排成小品宣传展播,一方面要求干部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培养“亲”的感情。另一方面规范政商交往,营造“清”的氛围,清晰勾勒出政商交往的红线、底线和高压线,让投资者看到芮城县优化营商环境的诚心和决心,也大大提振了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王纪峰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