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2月20日,在临汾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李云峰代表上届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一届市政府今后五年工作总体安排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主要目标是凝心聚力完成“十个坚定不移”任务,实现“争先进位崛起”,让临汾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稳步迈进全省第一方阵。本报用图表形式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今后五年工作总体安排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山西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和市第五次党代会“1355”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为牵引,凝心聚力实干,争先进位崛起,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稳步迈进全省第一方阵,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临汾篇章。
主要工作任务:十个坚定不移
1 坚定不移推动“双城”建设
◆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
◆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2 坚定不移推动板块协同发展
沿汾板块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信创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城郊经济,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政策链“五链”耦合。
沿黄板块
重点打造壶口瀑布、云丘山、乾坤湾3个5A级黄河核心景区,做好农旅结合、文旅融合文章,发展新能源、储能和清洁用能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沿太岳板块
重点布局先进焦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实现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效益集成。
3 坚定不移推动“三驾马车”发力
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牵引拉动。
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发挥出口的补充和调剂作用,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
4 坚定不移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推动煤焦钢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能源、储能产业迈过生存线、达到发展线,重点打造绿色传统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创、现代医药、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链条化规模化发展,重点打造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
◆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数字创意、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
◆推动现代农业特优发展,重点建设粮食、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全产业链基地。
5 坚定不移推动数智赋能
◆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大对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拓展5G应用场景,打造城市中枢系统、数字驾驶舱、数字底座。
◆成立信创工作领导组,搭建平台,创优环境,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带动更多关联企业落户临汾。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所有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建设一批数据中心、算力中心,构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
◆瞄准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打造一批领航企业、尖端技术、高端产品。
6 坚定不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体系,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逐年增加。
◆引导全市企业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实现所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上水平。
◆招引一批小巨人、瞪羚、独角兽企业,打造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深化市校合作,实施“双千工程”,用好柔性引才、弹性工作机制,把临汾打造成吸引人才的洼地、成就人才的高地。
7 坚定不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中心城市
突出高品质建设、高品质生活,不断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大县城
突出产业稳定、服务均衡,大力发展加工产业、生活性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更多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实现就地城镇化。
特色乡镇和美丽乡村
突出宜居宜业宜游,建设一批富有地域特质、充满发展活力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
8 坚定不移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领域培育临汾文明风尚。
◆统筹推进文化惠民等工程,建设博物馆之城;打造书香临汾,让书香浸润心灵、点亮生活;在全社会倡导争做翩翩少年、谦谦君子、文明市民。
◆深度开发帝尧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龙头景区、特色文创产品,在全国叫响“寻根·铸魂·悦生活”品牌,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9 坚定不移推动安全绿色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10 坚定不移推动共同富裕
◆实施高质量就业提升计划,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每年保持在4.7万人以上。
◆实施居民收入增长计划,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灵活运用三次分配制度,优化财富分配格局。
◆实施教育振兴计划,推动全市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优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施“健康中国·临汾行动”计划,建成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试验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市区“15分钟就医圈”。
◆实施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计划,实现各类保险应保尽保、各类救助应助尽助。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左右、8%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1 聚焦产业转型
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
◆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特优高效发展。
◆加快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2 聚焦县域经济
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
做大县域经济体量
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极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3 聚焦市场主体培育
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后劲
推动惠企政策落地
优化市场主体结构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4 聚焦项目建设
着力强化高质量发展第一支撑
全时段做好项目谋划
全方位开展项目招引
全生命周期加强项目服务
5 聚焦文旅融合
着力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明确定位发展全域旅游
提升品质叫响旅游品牌
宣传营销带活旅游经济
6 聚焦改革创新开放
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7 聚焦城乡统筹
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宜居样板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统筹县城和乡村建设
健全完善基础设施
8 聚焦环境保护
着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实施蓝天行动
实施碧水行动
实施净土行动
9 聚焦安全稳定
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
守好疫情防控阵地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10 聚焦民生改善
着力共享高质量发展奋斗成果
就业
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
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落实“双减”政策;建设改造市第四幼儿园等公办园10所、翼城隆化中心小学等寄宿制学校82所,新(改、扩)建市第一小学、临汾三中等中小学校16所;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推进山西师大现代文理学院转设、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医疗
推进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试验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市中心医院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强医提质行动,创建名科、名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让老百姓看病最方便、最温暖、最便宜。
食安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
文体
加快临汾市体育公园建设,适时启动市区“一场三馆”等项目建设,加大对蒲剧等地方戏曲的传承和保护力度,持续开展送戏下乡、周末剧场等工作,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叫响“六张体育名片”。
社保
稳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扩大参保覆盖面;积极支持三孩生育政策。扎实推进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房住不炒”原则,做好租购并举工作,推进城中村、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
上一篇:临汾:在爬坡过坎中书写奋进新篇章
下一篇: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