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教 > 正文

书香校园添浓彩 ——榆次区窑上小学楹联教育“进校园、上讲台”效果明显

时间:2022-03-03 13:45:08    来源:晋中日报    

窑上小学楹联传统文化课堂。 王陶伟 摄

楹联既把中国汉字的形态美、意蕴美、真情美融为一体,也将汉语言对偶、修辞的技巧发挥到至美,有“诗中之诗”的美誉。近日,根据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为弘扬国粹、传承文化自信,榆次区窑上小学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有机地把楹联教学融入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潜移默化、耳闻目睹。该校校长将自撰的楹联“儒风善道养君子德,雅韵英才明圣贤心”刻于木板,悬挂到教学楼两旁。班主任老师适时更新楹联,书写于黑板,使楹联文化在不占教学时间,不挤学习时空中渗透教育。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每周由校长“出句”,学生“对句”,班主任老师讲评、学生互动,这样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寓教于专,培养兴趣。 “三确定”与团队活动相结合。确定辅导老师,确定学习对象,三年级以上学生为主体,确定时间。每周结合团队活动,每班选拔3名学生参与楹联学习,培养提高,营造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寓教于美,形成氛围。学校成立楹联社团,以此为载体,辅导老师每天布置一副传统楹联,使学生欣赏楹联的言辞之美,解读其语言的文化底蕴与技巧,把修辞、对偶、语法结构等融于学习之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练习创作之中,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练习书法的积极性。

寓教于实践,丰富了校园实践内容。该校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学生自编、自书、自诵、自贴,既实现了楹联的实用性、雅俗性、推广性,又形成了学校与家长、社会联动,推动了书法的练习和提高。

小手牵大手,共建楹联文化美好城市。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校园微信群”,把学校开展的楹联文化教学及时反馈到家长之中,既有教学内容,又有学生习作,还有老师讲评。其“声、形”并茂的互动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带动了一大批家长的积极参与,更有一些家长积极探讨创作,参与点评活动。去年,全校有36名学生自费订阅了中国《对联》杂志,逐步形成了传承国学、凸显楹联文化的氛围。

为培养晋中大地楹联之花,市、区楹联艺术家协会将该校作为“楹联孵化基地”,讲授楹联知识,指导教学创作,校会互动,师生互动,一同撰写书写楹联,既丰富了校园实践内容,又培养了楹联后继人才。(薛有毅)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