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利婵检查西贾村疫情防控卡口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医护人员一线战疫;社区、乡镇、村干部全力抗疫。 太谷区输入性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披星戴月开展疫情防控、核酸检测、生活保障等工作,在全区织起严密的疫情防控网。 35岁的任村乡副乡长花利婵,就是其中的一员。6天来,她和全乡党员干部一起,严防死守疫情防控安全线。 24小时接打电话近300次 凌晨3时,参加乡党政领导班子会议,成立12个专班; 早上5时,召开全乡干部大会; 7时,安排各村核酸检测工作,专班全部到岗; 8时,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工作; …… 翻开花利婵的记事本,2月20日、21日是最繁忙的两天。作为分管卫健体工作的副乡长,她连续48小时工作,期间只休息了不足4个小时。 安排协调防疫工作,向各村传达部署防疫计划和要求,分发抗疫物资,检查疫情防控卡口,协调安排全员核酸检测、汇总各类数据,调配短缺物资……疫情防控工作涉及全乡14个村、1.6万名群众的生命安全,她不敢有丝毫懈怠。 2月20日当天,她在24小时内前后接打了近300个电话。最近6天,她平均每天的休息时间为4个小时。脚步不停、电话铃声不断,成为她近几日工作的常态。 “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半点马虎”,花利婵说,“我必须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3岁的哥哥这样安抚7个月的弟弟 “妈妈得去打病毒,奶奶和哥哥照顾你,你别哭。” 2月24日凌晨1时,花利婵忙完工作赶回宿舍。还没进门,她就听到儿子小花生稚嫩的声音。开门进屋,只见床上7个月的小儿子啼哭不止,小花生一边为弟弟擦眼泪,一边轻轻拍打安抚着的他。 “看到这一幕,眼泪瞬间涌了上来。”花利婵的爱人李军参军入伍,小花生是他们的大儿子,今年3岁,小儿子还在哺乳期。 疫情发生当晚,花利婵忙得脱不开身。考虑到往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会很紧张,而小儿子还在哺乳期,于是委托同事把婆婆和两个孩子接到乡政府。乡领导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宿舍,让老人和孩子暂住。 几天来,花利婵几乎忙得忘记哺乳。因为哺乳不规律,加上心理压力大,眼看孩子就要“断奶”。 “凌晨放下正吃奶的孩子去工作,看着他哭得小脸通红,特别揪心。”花利婵说,对孩子她始终有愧疚。 让她感动的是,小花生很懂事。连续几天超负荷工作,花利婵疲惫不堪。看到她脸色不太好,小花生关心地问:“妈妈,你是不开心吗?上班累了吗?妈妈,我爱你,我们大家都爱你。” 守护群众安危,他们是守望相助的“战友” 身在军营的李飞,始终不忘给予花利婵精神上的支持。 “我在远方为祖国守平安,你在家乡护群众安康。我们是守望相助的‘战友’,做的都是光荣的工作。”李飞这样鼓励花利婵。 李飞生于一个军人家庭。“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是全家几代人信守的承诺。花利婵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拥有十几年党龄、十几年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作为分管疫情防控的乡镇干部,她肩上担着的是关乎全乡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责任。面对疫情,她必须像军人一样,冲锋在前。 除了爱人的精神鼓励,花利婵更感激始终默默支持她的婆婆。花利婵说,虽然老人话少,但在最需要的时候总是无条件地给予支持,替她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关心她的安暖,提醒她吃饭、休息,生怕她光顾工作不顾身体。 “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有社会各界的支援,有全区上下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同心协力,还有家人作坚强的后盾,我们一定能尽快赶走疫情。”花利婵说。(张莉芬)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