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教 > 正文

“双减”呼唤高素质教师

时间:2022-02-27 11:25:19    来源:晋中晚报    

“双减”政策之下,课外辅导机构逐渐减少,大部分学校增加了课后延时服务。家长的焦虑肉眼可见,教育工作者压力很大。对此,市政协委员、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刘晋爱递交了《关于加强高素质、高质量师资队伍培育的提案》,她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职业满意度、幸福感正在成为学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当务之急是加强高素质、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培育。”

刘晋爱分析,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这项举措对于我国教育可谓是“高速路上大拐弯”,以往日趋激烈的“教育军备竞赛”,已经让“抢跑、内卷、鸡血”变成了常态,此时国家下了好几剂“猛药”,意在让高速路上疾驰的所有人回到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上来。事实上,“双减”不是放松学业要求,更不是降低育人标准,而是教育目标的回归。教育是为了让人更好地成为人,而不是成为工具。

刘晋爱认为,只有教师深刻领会“双减”政策精神及其深远意义,中国教育才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她建议:一、加大宣传“双减”政策的深入解读及意义。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明白,“双减”政策不是一股热潮,不是光有减,其实也有加。加了职业教育作为一条成才通道,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同样重要;加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让家长的责任再也推卸不掉了。所有的政策组合拳都不是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需要系统改进、综合治理。二、邀请国内教育专家莅临指导,让教师与专家零距离,使一线教师有机会与专家对谈,缩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距离。鼓励教育工作者在深入领会“教育的本义”基础上大胆进行变革。三、对教师队伍进行地毯式心理学系统培训,确保每一位站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都是心理健康、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关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懂学生心理的教育人才,让家长放心、让教育放心、让每一位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人放心。(路丽华)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