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正文

回望2021 山西民政交出民生福祉新答卷

时间:2022-01-17 17:02:59    来源:山西晚报    

养老基础更加坚实、儿童关爱更加有力……

回望2021 山西民政交出民生福祉新答卷

民生保障更加牢固、养老基础更加坚实、儿童关爱更加有力、治理体系更加高效、社会服务更加优化……2021年,山西民政交出民生福祉新答卷。

 

2021年,山西民政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全省城市、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615元/月·人、5658元/年·人。2021年建立了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从2022年起,各县(市、区)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按当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40%和45%-55%确定。及时下拨中央和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49.97亿元,兜牢了全省157.1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5年内,保持现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员,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摸底排查未在兜底保障范围内的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7.4万人,对符合条件的11420人给予了救助。

各级民政部门对民政服务对象普遍开展走访慰问,在救助对象家中张贴“救助明白卡”,将救助政策、受助类别和金额、经办人员姓名和监督电话等公开。全省共走访慰问57万人次,帮助解决个案问题2804个。开展了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进一步提高了救助精准度,提升了救助能力、资金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

 

在阳泉市城区阳坡垴社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绿色马甲,穿梭在大街小巷、小区楼栋,一次次向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伸出援手,他们就是阳坡垴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助老员。阳坡垴社区养老服务站是阳泉市第一个“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破解社区养老服务不足、补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短板做出了有益探索。

“嵌入式养老就是把养老院建在社区,由助老员集中为生活不能自理和在家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提供24小时照料。”阳坡垴社区养老服务站负责人介绍,“养老就在家门口,小事不出门,小病不出社区,既有家的归属感,还能替无暇照顾老年人的子女分忧解难。这是嵌入式养老的优势所在。”嵌入式养老就近就便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陪伴护理、心理疏导、助餐助浴、卫生保健、食品配送等服务。创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满足了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需求。

省政府连续两年将“新建30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列入民生实事,每年投入3000万元,各地积极整合、盘活社区资源,大力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推动全省各级大抓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两年来全省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所近300家。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1251”工程,全面推动全省养老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支持社区养老服务18项举措。健全完善一系列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提出“十四五”期间创建4个养老服务模范市、30个养老服务模范县(区)、100个养老服务模范机构的发展目标,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建设补助、床位补贴等进一步细化,推出鼓励建立低收入高龄津贴制度和实施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养老奖补工程、养老服务信息化工程等10项措施。

围绕“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落实和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集中力量解决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堵点、难点问题。协调各方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博会康养产业专题展和第四届进博会“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推介会暨“晋沪智慧养老高峰论坛”。与京、津、沪等地区民政部门形成区域战略合作意向;与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时间银行”项目;与文旅集团、上海燕归来集团、泰康人寿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全省康养产业发展。

 

男孩田心(化名)今年10岁,从小就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妈妈因吸贩毒被羁押后,田心成了事实无人抚养的困境儿童。晋中市民政局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将田心委托给晋中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临时监护。为了一次性解决田心的学习生活问题,晋中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榆次区民政局特意召开了专题会议。工作人员兵分多路协同配合,迅速对其展开了保护性监护救助。确定学校、生活照料、学习辅导、闲暇陪伴、安全管护……很快,这些问题被一一解决。

田心的“家”,是晋中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沙盘游戏室里,田心摆好的各种模具还一直在。这是田心最喜欢的地方,心理咨询志愿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陪他摆放模具,借以了解田心的心理状态。音乐室里,田心最喜欢玩架子鼓。每个周末,田心都会在音乐室里敲打架子鼓,是爱好,也是一种发泄。画画也是田心的爱好之一,画画教室里,田心画的好多画,志愿者都帮他收集了起来。做作业、画画、敲架子鼓、玩沙盘游戏……每个周末,从寄宿学校回到“家”,田心的闲暇时光都过得快乐而充实。工作人员眼见着,田心从一个叛逆敏感的孩子,一点点开朗明媚了起来。

2021年,山西民政大力抓好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高规格组建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由省长任主任,分管民政、教育、公安的副省长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由省长担任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全国仅有山西和四川两省。全省市、县两级全部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全省有5078名孤儿、575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有序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活动”。

由省民政厅列支专款,在全省开展以“防溺水”为重点的儿童安全教育活动,保持了全省儿童福利领域安全“零事故”。密切关注疫情变化,扎实有效履行防控责任,保持全省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疫情“零感染”。

 

在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建立了12项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预警处置机制,明确了28项村级组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全省18877个村、2880个社区全部圆满完成“两委”换届选举任务,实现了“一高一低一优化”目标,“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0%和94%。从历次换届和基层反映来看,这次村(社区)换届,是山西省历史上选举时间最短、秩序最稳、成效最好的一次。督促县市区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运城市夏县、忻州市忻府区怡居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创新经验得到民政部的肯定。加快实施“5G+智慧社区”行动,加强基层智慧治理建设。指导各地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制定市级乡村振兴战略治理有效专项规划,大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省级乡村治理服务示范社区和善治示范村的治理工作。

同时,针对社会高度关注和群众反响强烈的天价彩礼、高额礼金、大操大办等婚丧陋俗,召开了两次全省现场推进会,组织各地按照“示范带动、疏堵结合、循序渐进”原则,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推进民政领域移风易俗。

 

2021年7月1日,《山西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实施,将每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所在周设定为“山西慈善宣传周”,弘扬慈善文化,促进我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全省共销售福利彩票24亿元,可筹集公益金约7.7亿元。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选定15个县、102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启动试点工作,探索适应当地群众需要和社会工作发展的社工站项目实施模式。

2021年,受连续降雨影响,山西多地遭遇不同程度的洪灾。2021年10月8日,山西省慈善总会紧急启动“山西防汛救灾”项目。从那天起,电话铃声成为山西省慈善总会办公室的主旋律,手机打到发烫,嗓子很快沙哑,走路变成小跑,吃饭成了扒拉。看着节节攀升的捐款数字和纷至沓来的批批物资,工作人员欣喜着、感动着;听着不断更新的灾情信息和媒体传来的一线报道,他们紧张着、担心着。

从那一天起,一笔笔捐款、一批批物资带着社会各界对三晋大地的厚爱、带着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灾情发生后,省民政厅领导班子及时深入受灾较为严重的市县,查看受灾情况,慰问困难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并迅速成立民政支持防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班,统筹捐赠接收、款物调拨、支持重建、实地督导等工作。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127个社会组织、3万余名志愿者一线参与应急救援、扶危济困、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社会关系修复等救助服务。全省民政部门、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累计接收捐赠款物16.67亿元,其中省慈善总会接收捐赠款物4.08亿元。全省累计实施临时救助56568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824万元。指导各级民政部门全力兜底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配合有关部门,完成175070户农房受损户的信息核对工作。多次与民政部对口司局进行工作对接,积极争取支持措施落地,为受灾地区恢复重建提供有力支撑。

山西晚报记者 王冠兴 郭卫艳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