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正文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时间:2021-10-26 15:09:43    来源:山西日报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关于“隰县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面塑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有着千年的历史。隰县面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是兼具地方特色、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民间工艺品之一。面塑的形象多是传统戏曲、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童卡通中的人物以及十二生肖和其它动物,寓意深刻。
  依托一代代传承人的深耕,制作面塑等传统工艺的人员仍然属于小群体。而这门技术的学习掌握又需要真正钻研的制作者或从业者。比如制作面塑时需要把握好和面、蒸馍的火候,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目前面塑传承主要是以师徒相传为主,没有教材,没有标准,且传承人的年龄偏大,这也导致面塑传承后继乏人。手艺人大多通过卖出作品来获得收益,而这就对其作品质量有着高要求,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练习过程中。长此以往,愿意学习这门技艺或者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少。面塑的保质期易受温度、季节等因素影响,放置时间不长就会干裂变形甚至发霉变质。因此基本是以定制为主,当地人会在婚丧嫁娶、寿诞等重大节日定制面塑。
  目前,隰县面塑基本处于自产自销,分线上与线下两种销售渠道。线上是以个体经营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同城或跨城配送,销售群体主要是本土和邻近县城的消费者,订单以春节、祝寿题材居多,年销量占总比较低;线下主要是个体户实体店经营,现做现卖。以供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为主。订单以春节馈赠、寒食节、婚嫁、生日、寿诞、丧事等地方习俗居多。为了扩大隰县面塑的影响力,县政府举办一年一度的寒食节面塑大赛,吸引更多农家巧妇前来展示自己的才艺,并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金手指奖泥面塑作品评选大赛。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比赛、建立面塑传习基地、参与工艺美术产品交易会等多元途径可增加隰县面塑品牌的认知度和提高品牌营销的竞争力。
  面塑艺术来源于生活,面塑的大多数作品非常贴近生活。现代人们的审美发生变化,面塑艺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时代的养分,适应现代生活。这使得面塑的题材内容更加广泛,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面塑艺人们要善于创新、挖掘和改进工艺,使得面塑作品更加时尚,色彩更加丰富,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面塑在民俗生活中发生了变化,面塑艺术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塑的美观、造型内容、材料等方面有所改进和发展。如今在面塑的制作形式上,老辈人还是以传统的飞禽走兽为主,年轻人大多在传统的造型上进行了创新,比如,积极宣传新时代、新风貌,或以灵巧性、趣味性为主,造型丰富多样,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社会需求。从艺术角度分析,面塑文化从自然崇拜、避凶纳福、生存繁衍等主题,增加了主流文化、流行文化、快文化、亚文化的范畴,从功能为主变成了观赏为主,形式上的改变,体现了文化生命力的提升,这为面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全媒体推广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的推广,把隰县面塑同文化形象进行绑定,推出系列动漫、静态图标、表情包等。针对文化产品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包括线上广告联播、动漫剧集、形象使用授权,线下充气人偶、贴画、工艺摆件等。结合当下直播平台、短视频等新传播媒体平台的兴起,建立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专属频道对文化形象进行创意展示宣传。
  依托隰县数字农业云平台,实现面塑文化品牌在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农产品销售的全流程嵌入。深加工农产品入驻各大电商平台,通过不断发展,推出服饰、工艺品、家居用品等消费品,体现品牌的包容性。线下要重视传统产业的新业态,将隰县面塑以“烘焙”“茶点”等新面貌推向市场,通过加盟连锁,将创新和创业有机融合,横向和纵向同步进行,合理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持续推动贫困人口就业,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以面塑产业发展解决相对贫困人口就业技能不足、就业机会不足、投入能力不足、对接市场能力不足的问题。
  有效传承与创新面塑艺术。在更大范围内普及和宣传,加强重点培养和培训,及时拓展面塑创作空间,满足人们对面塑的多元化需求,促进面塑艺术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对传统师徒传承的方法进行标准化整理,形成可推广借鉴、便于产业化经营的教材。另一方面,将面塑艺术引入职业教育中,在职业院校中尝试开设面塑班,培养职业化面塑队伍;在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专业中引入民间面塑项目,加强面塑民俗文化理论研究的高度,丰富教学内容,更多地培养面塑艺术人才,促进面塑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加大推广力度,借助报纸书籍、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等平台宣传面塑艺术,使更多人了解面塑艺术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尝试组织面塑比赛或面塑展览活动,提高大众对面塑艺术的认知度。(作者为太原师范学院设计系讲师 宋晓华)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