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由山西路桥集团忻州国道项目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铁六局太原公司承建的国道108线上跨北同蒲铁路牧马河转体桥逆时针转动64.7°后,跨越北同蒲铁路,与主线桥实现完美衔接,为全线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国道108线改建工程位于繁峙县集义庄乡东侧,线路全长170.618公里。上跨北同蒲铁路牧马河转体桥全长130米,梁面宽28.22米,中支点梁高6.2米,边支点梁高3米,转体总重13500余吨,采用2×65米现浇箱梁预应力混凝土转体桥形式跨越,是全线的重要控制性工程。
由于工程紧邻北同蒲铁路,距离接触网安全限界仅10米,施工场地狭窄,安全风险极高。为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行,项目部采用“先建后转”形式。施工前,在转体桥梁上设置防撞墙和防抛网,避免后期再到铁路上方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影响,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凌晨4时0分,随着转体指令的发出,项目部以转体桥的主墩为轴,采用2套智能牵引设备通过拽拉锚固且缠绕于转台上的钢绞线匀速带动转体桥逆时针旋转,确保转体过程安全平稳。转体过程中,项目部在上承台圆盘上布设刻度,转动过程中时时观测,采用智能系统控制牵引力、转动速度,在转体接近设计位置时系统暂停,系统状态由“自动”改为“手动点动”,每点动一次测报走行状态数据。同时,桥梁两端测量人员实时跟踪测控数据,动态调整转体速度、姿态、角度等参数,确保梁体精准就位。历时60分钟,梁体在预定的铁路“窗口期”内从与铁路线“平行”变为“上跨”铁路线,实现了“高空转体”。现场测量结果显示,万吨桥成功转体64.7度,精准到达设计位置。
此次转体的梁长为2×60米,属于大跨度连续梁。为更好地控制转体精度,项目部成立科技攻关组,开展跨铁路营业线T构转体桥精细化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收集连续梁各项数据以及实测摩阻系、计算牵引力及牵引速度、调整牵引千斤顶油缸行驶速度,控制转体角度,确保转体精准到位。
国道108线改建工程上跨北同蒲铁路牧马河转体桥转体
项目建成后,对于有效提高国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释放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国道108线在忻州及太原境内的路网衔接、提升道路安全水平、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焦京忠 董华)
(编辑:刘政阳)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