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 > 正文

大同 保护文物传承文脉

时间:2023-07-06 10:31:54    来源:山西日报    

大同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现存254座窟龛,造像59000余尊。第1窟俗称“石鼓洞”,主像为交脚弥勒菩萨。图为云冈研究院工作人员在第1窟修复塑像。

大同市云冈石窟景区集佛教造像、佛教壁画、古建筑和石刻艺术于一体。

大同市古建筑保护研究院迎来了一批考古实习生。

在云冈研究院彩塑壁画修复中心,文保工作者正在拼接壁画。

工作人员在大同市华严寺对塑像进行数字化采集。

文保工作者在大同市博物馆内修复彩绘骑马俑。

大同市华严寺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图为工作人员正对古建筑群进行防雷设施安装作业。

大同市善化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图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在进行测绘。

云冈石窟第10窟是雕刻技艺成熟时期的标志。图为云冈研究院工作人员正进行数字化采集。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正在对该市铁牛里北魏塔基遗址进行发掘。

大同市新荣区得胜堡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长城保护员在巡查。

在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中心,专家张俊才正在修复文物。

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大同这座承载2300年人类历史的古城,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底蕴深厚,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000余处,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山西省重点保护文物63处,古建筑、古遗址达280多处。

近年来,大同市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快文物抢救修复,先后实施了华严寺保护修复及环境整治工程、平城兴国寺保护修缮工程、恒山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肥村关帝庙修缮工程等古建筑保护修缮项目140余项,并对城市建设中发现的古墓葬及时进行抢救性发掘,启动大同善化寺、华严寺古建筑及附属文物建筑等24个数字化保护项目立项申报。抢险加固了左云县镇宁敌楼堡门、明长城宁鲁堡——八台子段等。首次对吉家庄出土文物钻孔头骨进行了现代医学影像研究,该头骨是我国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古代人类人工开颅手术案例,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和较高的科研价值。

大同市聚焦考古、博物馆、古建三大领域,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安全责任、价值传播、政策制度保障五大工作体系,从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管理、服务六方面发力,延续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

——编者

本版策划:李联军

本版责编:黄靖

本版摄影:刘通 王中勋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