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黄河水奔流至石楼县辛关镇处,陡然回转,“画”出一个几近360°的圆形大湾,人称“黄河奇湾”。石楼县着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如今的“黄河奇湾”将山、滩、河、岸彼此交融成一幅奇妙绚烂的美景。
6月6日,柳林县孟门镇和陕西省吴堡县的黄河大桥正式通车,该大桥连接两省沿黄旅游公路,构建起全域旅游一张网格局。
方山县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吸引苍鹭在林区栖息繁衍。
岚县饮马池景区云雾缭绕,景色怡人。
柳林县薛村镇北焉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黄河岸边的村民增收。
临县不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助推碛口古镇旅游经济发展。
黄河流域兴县段通过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形成了集“绿化、美化、彩化、财化、文化”为一体的立体绿化景观走廊。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石楼段各标段抢抓工期加紧施工,力争早日通车,成为百姓致富路。
柳林县石西乡上庄村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柳林县按照“荒山荒沟建森林、山丘荒地建枣园、沿黄通道建景观、村庄绿化建园林”的思路,全面展开黄河生态修复治理,现在的柳林县三交镇黄河段气势恢宏,风光旖旎。
黄河吕梁段全长292公里,从兴县后北会村入境的黄河,由北向南流经临县、柳林、石楼,在后北头村流出。千百年来,滔滔不绝的黄河水与群山连绵的吕梁山碰撞出了石楼“黄河奇湾”,高山激流之间孕育出了水旱码头“碛口古镇”。
近年来,吕梁市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快沿黄公路建设和沿岸绿化,竭力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乡村文化旅游线。同步实施“3个100万亩”生态工程,完成造林330万亩、退耕还林236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278万亩。紧紧围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治理,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双赢。如今的吕梁,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劈山架桥将茫茫的群山沟壑变为了通途大道,不仅串联起了大山的美景,还打通了山里人的致富“经脉”。昔日生态脆弱的千沟万壑披上了绿装,黄沙漫漫变为云海腾腾,水土流失治理实现了“泥不下山,水不出沟”。水资源的持续改善让吕梁山的生物多样性明显加强,白鹭、苍鹭、黑鹳等一大批候鸟在吕梁山上安家落户。
——编者
本版策划:李联军
本版责编:黄靖
本版摄影:刘亮亮
上一篇:更换线路 保障用电
下一篇:万荣县举行迎“七一”文艺晚会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