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他们充满梦想、热情洋溢,他们奔赴乡村、助力振兴,他们是川底镇新招聘的17名到村工作大学生。问他们“什么样的青春最美丽”?在他们各不相同的青春经历中,一个相同的答案呼之欲出:青春最美的模样,就是服务村民,创造价值的姿态。
即日起,“康养川底”微信公众号将开设《聚青春之火绘川底蓝图》专栏,将逐一记录我镇17名到村工作大学生的工作实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他们,看一看她们的工作初体验吧~~
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初心——陈育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持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招聘到村的“新青年”,我们需将个人命运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满怀赤诚追求理想,开拓进取定义青春。
初入乡村很迷茫
毕业后,离开了熟悉的校园,通过人才引进来到了川底镇成为了一名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刚开始,从城市来到乡村,心中充满着向往与喜悦,也有着迷茫与忐忑。喜的是基层舞台无比广阔,未来发展有无限可能,忧的是前方道路充满未知,乡村振兴不知从哪入手。
迈开步子访民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实践出真知,到村工作的第一个月,我跑遍了沙沟村的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民情、村情,深入200余户人家唠家常,用心询问老百姓的“燃眉事”“心头难”,耐心倾听老百姓的所思所想,用行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这样一番走访,让我快速且深入地了解了村情民意,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让老百姓看到了我为民服务的决心与信心!
撸起袖子干实事
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真正获得民心。前几日,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农业在我村占有了一定的发展比重,身为一个农学人和到村工作的大学生,我认为我有责任与义务利用自己的所学来帮助村民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遇到的实际困难。川底本地雨水较少,长期干旱,种植小麦产量低,风险大,可以种植一些抗旱作物或品种。接下来的时间,我会继续在田间地头走访,积极联系农业院校相关作物的专家,种植适宜川底本地生长的相关农作物品种。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川底今天的发展壮大凝结了无数前辈的青春奉献,川底美好的明天需要广大青年去传承开拓!作为一名到村工作的大学生,我会尽力利用自己的所学为我们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张莉陈育新)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