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喜迎二十大,胡晓娟主编上音规划教材《梨音声韵》出版
近日,记者了解到由上海音乐学院胡晓娟教授主编的《梨音声韵—戏曲风格声乐作品选》教材已经出版,这本教材是2020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获批的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音乐剧表演专业中戏曲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胡晓娟教授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吹拉弹唱中长大,在艺术家庭的熏陶中走上了艺术之路。十年庐剧科班学习之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后又奔赴美国深造。过往的经历让她在教学中走上了积极探索将民族文化与传统戏曲艺术融入声乐教学的道路。教材《梨音声韵—戏曲风格声乐作品选》凝聚了胡晓娟教授四十多年学习、成长、教学、研究中对艺术挚爱的心血,是专注于声乐和戏曲研究、探索与实践的智慧结晶。
教材收录了19首作品,涉足戏曲、民族声乐、音乐剧,涵盖了京剧、豫剧、黄梅戏、庐剧以及戏歌等经典唱段,并由胡晓娟教授与她的学生录制了部分曲目的音频。广阔的视野、丰富的实践、创新的精神使其教材的视角新颖独特。通过对各剧种起源和概况的介绍以及剧情梗概、不同角色的发声、行腔特点、润腔技巧等内容的深度解读,让学生学之有法、提升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在演唱中吸取戏曲中的依字行腔、以腔传情等技巧。
胡晓娟教授在谈及教材的初心时,对中国优秀民族传统艺术的激情、自信与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聊起在国外生活的十年,每年舞台上演唱最多的曲目是“我爱你中国”和“故乡是北京”。每当唱起这两首歌,眼里总是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每年的春节观众也都为了能听到这两首歌而早早的等待在音乐厅。有一年除夕,胡晓娟教授为了满足美国康州华人能欣赏到歌唱祖国的歌,接连安排早中晚三场演出,从北到南再到西,身体的疲惫也阻挡不了她演出的热情,当这两首歌博得观众连连喝彩、掌声经久不息时,胡晓娟教授深深的感受到海外华人的拳拳赤子之心、殷殷桑梓之情。
胡晓娟教授虽身居他乡,依然心系祖国,忘不了上音对她的栽培,忘不了临行前恩师郑倜教授的一番话:“我非常舍不得你的离开,回国之后,千万不能丢了专业,一定要继续学习深造,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必将有所成就。”胡晓娟教授始终没有忘记恩师的话,国外的经历更坚定了回国教学、毕生奉献艺术、传承民族文化的信念。
“新时代如何让中国传统艺术绽放光彩?戏曲与声乐艺术如何创新与传承发展?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吸收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智慧?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传承唱响中华文化自信的歌。作为高等音乐学府的老师,有责任把我们的文化精髓传授给学生,戏曲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四功五法更是老艺术家天才与智慧的结晶,传承是我们的使命!”她坚信,未来中国音乐剧的繁荣发展也必将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只有扎根于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中不断的吸取养分,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中国音乐剧及声乐艺术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绽放异彩。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知晓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坚定文化自信,就要胸怀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之使命。这部教材就是胡晓娟教授怀着高度文化自信,在探索声乐演唱、教学和戏曲之间融合的丰硕学术成果,对我国戏曲和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对我国的音乐界、教育界、戏曲界在理论和学术研究以及未来的创作实践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看到胡晓娟编著的这本教材的书稿之后,欣然写序,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这本教材既是归侨胡晓娟教授对上音栽培的报恩,更是献给党和国家的一份厚礼。
“梨音声韵”
戏曲风格声乐作品选
主编:胡晓娟
出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此书为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上海音乐学院规划教材,由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作序。
购书热线:18210043212(周老师)
单价:68元(团购优惠)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