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 > 正文

久久为功守护绿水青山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右玉县林业局

时间:2022-09-24 15:01:29    来源:山西日报    

9月的右玉,生机盎然。目之所及,是一个草的世界、树的王国、云的故乡、鸟的天堂。

70多年绿色接力,近170万亩的人工造林,治理沙化土地200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57%;70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让这个风沙成患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塞上绿洲”。这些都离不开右玉林业部门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与默默坚守……

他们,走遍右玉的山山水水,只为改变生存环境;他们,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只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他们,与林为伴,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

荒山荒坡“大兵团”作战、旅游线路“集中”会战、乡镇农村“单兵”作战……在19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沟沟壑壑、山山梁梁、房前院后,到处是右玉林业干部职工忙碌的身影。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是对所有参与到右玉生态建设的林业人最好的褒奖,我们也将紧紧围绕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不断为全县人民提供可看可用的绿色财富!”右玉县林业局局长刘占彪的话铿锵有力。

赵守忠,右玉县林业局总工程师,1983年参加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已有39个年头。他亲身经历了众多树种从无到有,环境从差到优的变化。如今,右玉有46种不同树种,成活率达85%以上。

“林业技术员是个艰苦的工作,尤其是在右玉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更难。”赵守忠说,这些在实践中改进和掌握的造林绿化技术,也为右玉生态的改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穿靴”“戴帽”“扎腰带”“贴封条”……这些适合半沙化土壤的科学营林方法,右玉林业部门的干部职工试验了一遍又一遍。

在右玉,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右玉林业人,爱树如子,惜树如命,对一草一木饱含深情。

刘政是李达窑乡乔家堡村护林员。2000年夏天,一场暴雨冲倒村后的水泥电线杆,压断了3棵松树。老刘打算搬开电线杆去救树,不料,电线杆竟滚砸在他的胸前,大口的鲜血洒在松树上。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把我葬在树根下。”

行动是弘扬右玉精神的最好诠释。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绿兴绿、爱绿护绿已成为右玉全县林业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全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依托山脉、水系、路网、林地、草地、沙地等要素,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全面加强护林防火队伍建设,县级专业队伍、物资储备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要求。落实县、乡、村三级护林防火责任制,构建形成山山有人看、处处有人管的护林格局。

——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联合办案、案件移送等制度,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绿色的土地、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河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右玉最宝贵的资源、最靓丽的名片。右玉县林业局积极回应群众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要财富的期盼,依托野生沙棘资源优势,引导兴办沙棘加工企业12家,改造12.5万亩低产低效沙棘林,全县沙棘林面积达28万亩,年产值2亿多元。

既要坚持不懈种下“致富树”,也要想尽办法开出“富民花”,从过去缺树苗到现在卖树苗,右玉县走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扶持右玉苗木产业发展,右玉县林业局制定《关于加快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专项资金、金融信贷、林木品种审定奖励等政策,目前,全县育苗面积5.67万亩,成为晋北地区最大的樟子松苗木产出基地。

面对荣誉,右玉县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没有停下脚步。他们表示,要始终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伟大征程中,继续谱写无私奉献的奋进之歌。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