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岁的退役军人李师傅因劳动纠纷到大同市退役军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在询问详细情况后,同为军人出身的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张锁发(右)亲切握住李师傅的手说:“法援中心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你,别担心。”
“所有到援助中心的群众,我们都会认真仔细进行登记。”大同市云冈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日青介绍。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黄河在云冈区人民法院律师值班室查看来访登记表,同时肯定了该中心的工作模式。本报记者田昕光摄
在大同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大厅内,工作人员在细致梳理受援人材料,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提供令受援人满意的高质量法律援助服务。
有人说:“法律援助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给需要帮助的群众送去了无限光亮与温暖。”在塞外大同,法律援助的一片暖阳,照亮了很多贫弱者的天空。
去年8月中旬,李某在工地作业时,发生事故,导致右足大拇指骨折。受伤后,他向矿上请求工伤赔偿。矿方不认可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并称工程已承包给了第三方,应向第三方主张。索赔无门的李某找到了大同市法律援助中心。援助中心的负责人闻听李某的情况后,立即安排律师展开调查、取证工作……
最终,李某通过法律程序拿到了相应的赔偿。
2021年至今,大同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06件,其中民事案件66件,行政案件2件,刑事案件538件,为困难群众追索各类劳动报酬、抚养赡养费、赔偿金等770万元,接待来访2827人次,“12348”热线接听电话22749人次。
该中心还多次受到司法部、全国老龄委、原北京军区和省司法厅、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先后被授予“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全国老年人维权示范岗”“华北五省区涉军维权先进单位”“全省法律援助先进单位”“全市十二五期间助残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大同市法律援助中心是如何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到法律援助的温暖阳光?8月2日,“三晋法援基层行”采访团一行来到大同市一探究竟。
保证持续“充电” 打造“硬核”法援队伍
“除了进一步拓宽法律援助方式、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加强质量管理、提供便捷化措施之外,必须拥有一支热爱法援事业、法律技能精湛的律师队伍,才能让辖区群众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援服务。”大同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刘文丰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讲道。同时,他坚定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政治素养、业务提升、服务提档,一样都少不了。”
2020年起,刑事辩护全覆盖试点全面推广,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2022年1月1日法律援助法实施,这些都是与法律援助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和文件。“为提高法律援助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每年除了参加省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的业务培训外,还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法、法律援助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保证法律援助管理水平和办案质量。”刘文丰介绍道。
该中心还大力加强援助律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和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工作者积极参加省中心通过远程视频系统进行的民法典和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解与运用专题培训。经过参加培训以及全省援助工作人员开展充分交流,使大家更好地理解民法典的立法意义,条文原意和适用原则,对认罪认罚制度适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截至目前,该中心在全市法律服务人员、公检法机关、高校法学院师生、机关干部等热心于法律援助事业的社会人员中发展了230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建立了有170名执业律师、53名基层法律工作者参加的志愿者库,在全市各村(居)民委员会发展法律援助联络员2590名。
点多面广全覆盖 全力提升办案质量
该中心在大同市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司法部确定“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法律援助工作和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能,全面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同时,组织广大法律服务人员和法律援助志愿者,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代理和辩护服务;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免费解答来访群众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审查、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开通全省联网的“12348”免费法律服务热线和法律援助远程视频服务系统,组织专业服务人员免费在线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2020年以前,该中心在市总工会、妇联、残联、老龄办、低保中心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大同监狱、大同市第一和第二看守所等19家单位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进行了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2021至2022年,又先后在大同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山西省大同军分区、大同市党群服务中心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
据了解,这24家工作站中,劳动仲裁工作站在每周一上午都有律师值班,市中院、市检察院和两个看守所工作站与涉法涉诉信访值班实行一岗双责,每个工作日都有律师值班,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工作。
“办案质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刘文丰说,做法就是“办前指导,办中监督,办结评估。”
该中心聘请政法院校教师、资深律师、法院、检察院和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资深法官仲裁员,建立了全省首家“法律援助业务指导委员会”,对法律援助疑难案件进行论证,指导案件承办律师办案。
通过开展旁听开庭,回访受援当事人,走访办案法官、仲裁员,了解案件承办律师的工作态度和办案质量等举措,大同市不断提升法援案件办理质效。
此外,每年开展“办案质量同行评估”,抽取一定比例的当年办结案件,委托第三方评估专家,对律师办结交回的案卷进行评查评估,并将评查结果进行通报,按规范进行整改,极大地促进了办案质量的提高。
设立法援工作站 “阵地前移”做好服务
“感谢杨律师对困难退伍军人的帮助。”李师傅眼角泛着泪光,表达着感谢。当采访团一行来到大同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时,正好看到这一幕。
李师傅对记者说,多年前,他退伍后被分配到一家国企,因为企业经营不善遭遇倒闭,只能靠打零工过活。前些年受雇从事井下一线工作,如今55岁的他,在上个月突然被解雇,不知该如何解决自己的劳动纠纷。经了解,他来到大同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我们的职责就是做好退役军人信访接待、就业创业扶持、帮扶援助、走访慰问、权益保障等工作。”该中心史主任介绍道。
该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1名,目前实有人员14名,为切实给退役军人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司法局于2021年8月设立大同市退役军人法律帮扶援助服务工作站,由大同市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安排执业律师每周四上午值班,承担法律帮扶援助工作站日常法律咨询及其他相关事项。
此外,为切实保障工作站高效优质运行,真正将退役军人事务部、司法部《关于加强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落地落实,中心还积极申请,从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和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慰问资金列支专门费用于退役军人法律帮扶援助服务。
创新工作模式 只为让群众更满意
2020年7月16日,铁路职工刘某和张某某因工作问题发生口角,刘某被张某某辱骂后情绪激动,击打张某某面部,导致张某某左侧上颌窦前壁粉碎凹陷骨折和左侧颧弓骨折,经鉴定构成轻伤二级。
案发后,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刘某取保候审。11月2日下午,经公诉机关通知,大同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山西北岳(广灵)律师事务所律师杨阳为刘某提供法律援助。11月6日上午,杨阳律师应邀参加听证会,会上,就刘某的犯罪情节、量刑情节发表意见,建议公诉机关对刘某适用“酌定不起诉”。最终,公诉机关综合全案,对刘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并送达相关当事人及其单位。
这个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听证会在全省尚属首次,该案的办理是办案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认真践行两高三部《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办法》的一次具体实践,体现了少捕慎诉和感化挽救的司法理念,体现了值班律师的制度优势,体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没想到找法援律师打官司,收到的效果这么好!”当事人的一番感谢,让援助律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法援中心,层层叠叠的红色锦旗早已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让更多的老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知晓法律援助,才能够让法律援助宣传发挥出更大的效应。”刘文丰说。
该中心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交车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做好法律援助宣传工作;利用助残日、重阳节各宣传节点,结合“律师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精准扶贫入户走访等有利时机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工作,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群众知晓率、普及法律援助知识。去年一年,组织各种宣传6次,印制、散发、张贴各类法律援助宣传资料3万余份,组织专题讲座3次,免费法律咨询12450人次。
2021年,根据大同市委政法委的安排,该中心组织律师对100名综合治理网格员进行培训,以案释法,宣讲法律援助知识,就居民普遍关心的农村土地承包、拆迁安置、工伤赔偿、遗产继承、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特殊群体维权等法律知识进行宣讲,通过网格员的再宣传,使辖区居民更深入地了解了法律援助制度,掌握了法律援助知识,增强了维权意识,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展了扶贫、济弱、助残的法律援助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关振瑛 刘宏明 黄伯君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