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我国著名高等农业学府,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山西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入选高校。 目前,学校有太谷、太原龙城2个校区,占地面积3588亩,固定资产总值39.1亿元,有纸质藏书208万余册,电子图书370万册。拥有教学单位21个,直属科研院所(中心)19个;拥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7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32人,博士生导师121人,硕士生导师869人。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山西农业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正在向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2022年山西高考本科志愿填报已经开始。在今年的志愿填报中,山西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格外吸引眼球。实践证明,无论是本硕统筹培养,还是创立卓越人才实验班、实行大类招生都是学子实现人生理想,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路径。
本硕统筹培养 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山西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2015年,经山西省教育厅批复,学校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率先在动物医学专业中开展本硕统筹培养试点招生,2016年起又相继在农学、动物科学、植物保护三个专业轮流开展本硕统筹培养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招生工作,7年来,共计招生210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山西农业大学本硕统筹班,采取本科与硕士衔接的培养模式,按照《山西农业大学本硕统筹培养实验班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实行单独组班,动态管理。一般在本科阶段第六学期末,学校对班内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合格者可免试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进一步学习,不合格者,转入相应本科专业普通班继续学习。
整合教育资源 让卓越人才顺利成长
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素质高、能力强、视野广的农林管理人才,山西农业大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于2014年开始,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中试点设置“卓越农林管理人才实验班”。
实验班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实行单独编班、小班授课,个性化培养,并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和社会实践平台,充分发掘学生优势潜能,走出了一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路。2022年,以“卓越人才实验班”模式招生的专业已达11个。
实行大类招生 让莘莘学子选择更多
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山西农业大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
山西农业大学大类招生一般采取“1+3”或“2+2”的学年制培养模式,即学生用一年或两年的时间修完规定的专业大类的共修课程后,按照《山西农业大学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管理办法》,分流到专业大类内相应专业继续学习,给莘莘学子搭建个性化、多元化的成长通道。
拓宽修读渠道 让应用型人才轻松就业
山西农业大学顺应“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融合,在产学研协作的实践中提升能力。
在课程体系中,学校设置跨学科课程和多类型课程模块,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和素质。学校拓宽专业修读渠道,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开展了辅修二学位及“二学历”教育。先后在农林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招收辅修二学位学生。与省内高校合作,面向全校本科生在新闻学、工商管理、会计等10个专业开展“二学历”教育,并将“二学历”课程认定为校级选修课程。学校实施校企(地)协同培养,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