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运城市盐湖区以十大社会治理工程为抓手,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组织区级领导分头领题,66个区直单位、21个乡镇(街道)系统答题,蹚出了一条提升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新路径。
突出“实”字,支稳基层治理“三脚架”。紧抓三个基础,逐步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一是政治强引领,实施红色盐湖创建工程,聚焦23项重点任务,集中实施红色基因铸魂、红色雁阵领航、红色阵地提档、红色经济壮大、红色引领治理、红色队伍选用、红色英才集聚等“7项计划”,以严密的组织体系,激活基层治理“党建引擎”。二是法治作保障,实施平安盐湖创建工程,建立信息联通、平安联创、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四轴联动”机制,划细、划小、划全网格单元,配备农村三级、社区四级网格架构网格员1.8万余名,推动309个村(社区)“雪亮工程”全覆盖,持续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三是德治扬正气,实施德孝盐湖创建工程,在全区开展党风政风、学风校风、家教家风、行风企风、民风社风见德孝“五个行动”20项任务,健全完善“一约七会”制度体系,凝聚崇德向善良好风气。
突出“亮”字,擦亮基层治理“双面镜”。用好正反两个抓手,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打造清明政治环境。一是强化正面宣传,实施盐湖主媒创建工程,打造区融媒体中心“主流舆论阵地”,树牢“全区一盘棋”“人人树典型”鲜明导向,全面推动“七彩盐湖”App、“盐湖融媒”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建设,整合户外屏、电子屏等社会宣传阵地,一体化、一键式宣传发布基层治理新闻消息4200余条。二是强化廉政建设,实施清廉盐湖创建工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全区开展“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文化清和、社会清朗”活动,着力构建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权力运行制约、干部管理监督、廉洁文化培育、清廉单元创建体系,把各种清廉要素融入基层治理各方面,全力打造优良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突出“引”字,激活基层治理“源头水”。用好“省校合作”载体,广泛通过“外引内培”,集聚各方人才。一是聚焦“外引”,实施盐湖商会创建工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活动,遴选北京、上海、西安、太原等25个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建立盐湖商会组织,同步设立人才驿站,专门负责联系对接盐湖籍在外创业人士,引导更多在外人才为盐湖发展聚智献力。二是聚焦“内培”,实施盐湖智库创建工程,建设需求、信息、专家、成果四类支撑智库,开展“人才基层行”活动,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重大课题,组织各领域各行业优秀人才成立专家团队,赴农村、社区、企业一线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技术攻关、决策咨询等活动46场,受众2.7万余人。
突出“融”字,增强基层治理“内生力”。紧扣发展主题,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一是城乡融合发展创新工程,以北相镇、东郭镇等5个小城镇为试点,项目化推进乡镇街道供水、供电等九大管网设施工程,集中开展优化教育资源、建设康养小区等工作,探索“文旅+节庆+农业+特色小镇”新模式,带动乡镇经济全面发展。二是产城融合发展创新工程,依托盐湖高新区产业发展平台,融合实施黄河农机农资物流园、40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力推动产城融合。三是三产融合发展创新工程,成立指挥部,谋划建设67个重点项目,推动34名区级领导“三人小组”包项目,建立“谋划库、储备库、建设库、达产达效库”“四库全书”谋项目,实行“日报告、周调度、旬预警、月通报、季考核”五项机制推项目,助力三产融合发展,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保障。
本报记者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